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李耕夫)
近日,常德市鼎城區(qū)人民法院灌溪法庭成功“一攬子”化解12起農民工追索勞動報酬系列糾紛案,為12名辛勤勞作的農民工兄弟解開了縈繞心頭已久的“薪”愁。

庭審現場
2023年7月至12月,趙某某承包某工程的木工施工項目,并邀請黃某等12名農民工為其進行模板施工。施工結束后,趙某某仍欠黃某等12名農民工每人數千元報酬未付。黃某等12名農民工多次向其催討未果后,將趙某某告上法庭。
面對法庭的電話詢問,趙某某態(tài)度冷漠并隨即掛斷電話。由于該案牽涉到黃某等12名農民工的辛苦錢兌現問題,為妥善化解矛盾,承辦法官繼續(xù)聯絡趙某某,但趙某某仍不為所動?!半S便他們怎么搞,我反正沒錢,也不會來開庭的?!泵鎸Σ焕置妫修k法官并未氣餒,而是反復與趙某某進行溝通,耐心進行釋明工作,最終趙某某態(tài)度有所松動,承諾到庭參加訴訟。
庭審現場,12名農民工悉數到場,滿懷期待又難掩焦慮地坐在原告席上,他們的訴求清晰而迫切——拿回被拖欠數年的勞動報酬。被告席上的包工頭趙某某則眉頭緊鎖,面對對方的訴求顯得非常抵觸,一開始便表示堅決不同意調解,并反復強調,由于工程虧損,自身本就墊了很多錢,拿不出余錢給付。
承辦法官敏銳地捕捉到雙方的核心癥結:一方是農民工兄弟們賴以養(yǎng)家糊口的“辛苦錢”“血汗錢”;另一方則是工程承包方趙某某處于經營不善、項目虧損下的現實困境。如何平衡雙方的權益,尋找一個“最大公約數”,成為案件調解的關鍵。
承辦法官并未急于判決,而是當庭開展耐心細致的釋法明理工作,首先從具體法律條款闡述了趙某某拖欠農民工資將面臨的嚴重法律后果;其次引導趙某某將心比心,理解農民工工作的艱辛和對報酬的期盼;最后剖析現狀,引導雙方互諒互讓,強調調解是為了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承受的解決方案,讓農民工兄弟能盡快拿到部分錢款緩解生活壓力,也給趙某某一個緩沖的機會,避免因強制執(zhí)行導致其徹底失去經營能力。
承辦法官的釋法析理如春風化雨,逐漸融化了雙方心中的堅冰。面對原告席上一雙雙期盼的眼睛,趙某某低下了頭,沉默良久后,他沉重地嘆了口氣:“法官說得對,大家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也都不容易……這錢,我認。只是現在確實困難,資金周轉不開?!边@聲嘆息,是態(tài)度的關鍵轉折點。
見此契機,承辦法官立即引導雙方進入具體協商階段。在互諒互讓的氛圍下,雙方展現出極大的誠意:黃某等12名農民工均表示理解趙某某的實際困難,愿意在總金額上做出一定讓步。趙某某也承諾克服困難,積極籌款,同意于限期內一次性支付所欠薪水。
最終,在法庭的主持下,12起案件全部達成調解協議,雙方當事人在調解協議上鄭重簽字捺印。法官當場制作并送達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調解書。簽完字的那一刻,農民工兄弟們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趙某某也如釋重負,雙方的手在法庭上緊緊握在了一起。
責編:周萌
一審:周芝華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










